
- 成员数 7
- 话题数 1011
- 回帖数 567
工作室介绍: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支德银校长工作室是在郑州市教育局领导下成立的专业化教育管理学术研修团队。工作室以立体化的研修方式,努力提升成员综合能力和品质内涵,打造工作室成员个性化管理风格,形成效果显著的研究成果为目标,充分发挥主持人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力求把工作室建设成为感悟智慧、启发智慧、提升智慧、分享智慧的教育管理者成长的摇篮。<br/>
工作室主持人: 支德银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校长)<br/>
工作室助理 : 邢大伟 (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综治办主任)<br/>
工作室成员 : 詹 翔(新郑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br/>
周纪灿(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副校长) <br/>
韩 洁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副校长)<br/>
黄江元 (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副校长)<br/>
李 震 ( 郑州市财贸学校副校长)
- Re: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年)
-
黄江元
10-25 11:36
- Re: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韩洁
10-14 13:34
- Re:
办好学前教育 实现幼有所育
-
韩洁
10-14 13:34
- Re:
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
韩洁
10-14 13:32
- Re: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
韩洁
10-14 13:31
高教 -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校长工作室
-
教育博客:教师自我教育的好帮手
顾桂花
时下丰富多彩的网上资源中,我个人认为,教育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帮助。现在有许多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课件、教学心得等上传发布,记录个人成长轨迹,并与他人分享讨论。教育博客不仅是一个资源的平台,更是交流共享的平台,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促进教师信息筛选能力的提高
面对包罗万象的互联网世界,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哪些信息仅有部分价值,都需要教师仔细甄别。有的文章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但我们往往并不需要吸收它的全部信息,而应根据阅读目的,筛选出有用信息。比如偏爱教材研究的老师和热衷教法研究的教师,读钱志亮的《有效课堂的特征》时,就可以各取所需——可以关注洞悉教材的方法,也可以关注如何营造教学情境以及奖励与惩罚兼用的教学方法。因此,教育博客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信息筛选能力。
促进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育博客的写作,随意性较强,许多人不会字斟句酌,而是如绘画之随意写生,信马由缰。文字表达能力是人一生中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可以将教育博客当成自己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手段之一。这种写作形式不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了就多写两句,时间紧了就少写两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习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也就会有所提升。成都市的李镇西教授,坚持写教育博客,他出版的《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就是教育随笔整理汇集而成。写作成为习惯之后,不自觉之中知识就会信手拈来,将平时积累的知识融入其中,久而久之,不少人因为坚持写教育博客而成为了教育圈内的名人。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坚持教育博客的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可行之路。
促进教师思辨能力的提高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育博客不同于一般的日记,个人生活日记通常具有隐私性,而教育博客的特点是共享性。教育博客一旦发布,就会为其他教师所阅读,所述内容自然成为大家共同反思的对象,而其他教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可以通过回复的方式反馈给作者,这样就能激发起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博客有助于促进教师群体思辨能力的提高。
促进教师关注教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自己很难解决。比如因材施教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统一就一直是个难题。教育博客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性。教师可以通过博客与学生进行对话,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相关交流信息会被及时记录下来,方便教师日后回顾总结,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教育博客,势必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寻找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之间发生的,也是我们撰写教育博客的好素材。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的理解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这件小事启发下,我写成了《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一文,受到同行的好评。
促进教师教研能力
教育博客在教师教育科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时,通常是在校内、县市内进行教育科研交流,缺乏与其他地方教师有效、多向的交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现在,不但一线教师积极开博,许多教研员、教育专家也纷纷投身到博客的大潮中。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在博客里,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博客里,各学科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外校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情况,校际间、区域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跨界交流,常常可使看似疑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